安徽是農業大省,以占全國4.3%的耕地,生產了全國6%的糧食,是全國13個糧食主產區和5個糧食凈調出省之一。“十四五”時期以來,安徽將農業科技創新視為金字招牌,以科技為筆,在江淮大地上勾勒出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鮮明路徑。如今,安徽的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為67%,農業生產信息化率為52%,均居全國前列。

農業現代化的核心在于科技現代化,這一認知在安徽的發展實踐中愈加清晰。“十五五”時期是全面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關鍵5年,要以科技創新為核心驅動力,高效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。

提升區域農業科技創新整體效能,發揮好農業科技創新協同作用,搭建高能級開放共享平臺,加快農業科技創新、人才資源的聚集,以及科技成果的落地。

聚焦智能育種、新型農資、智專農機、設施農業、智慧農業、低碳農業、未來食品等重點領域,完善穩定支持和競爭性支持相結合的投入機制,按照“揭榜掛帥”模式組織聯合攻關,積極培育農業未來產業,加快形成農業新質生產力。

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新機制。深化產教融合,推進協同育人,加快推進安徽高等研究院建設,深化研究生聯合培養項目制改革,著力培養拔尖創新型人才和基層農技推廣人才。積極推進有組織科研,強化農業科研平臺和項目支持力度,深化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,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,助力更多科研成果落地生根、開花結果。

圍繞水稻、小麥、玉米、大豆等主糧作物,跨區域、跨行業、跨學科組建聯合攻關團隊,以提單產、增效益為主要目標,以科技和綠色雙核驅動,高水平建設“江淮糧倉”。

全鏈提升綠色食品產業鏈,培育一批頭部企業,高水平建設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。

此外,還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術,開展作物生命信息智能感知、智能農機關鍵技術與裝備攻關,研發推廣無人機精準施藥、AI病蟲害識別、智能灌溉等技術,匯聚多模態數據,構建數智化種植技術體系。

(本文來源:經濟日報作者:操海群 作者系安徽農業大學校長、安徽農業現代化研究院院長)

編輯:牛谷月
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“央廣網”客戶端。歡迎提供新聞線索,24小時報料熱線400-800-0088;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“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”線上投訴。版權聲明: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,未經授權不得轉載。轉載請聯系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。
長按二維碼
關注精彩內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