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者從農業農村部了解到,7月以來,黃淮、江淮、江漢等地出現大范圍高溫天氣,降雨持續偏少,土壤失墑加快,部分地區旱情快速發展。氣象部門預計,未來10天上述地區還將有階段性35℃以上高溫天氣,且降雨偏少,高溫干旱可能持續發展,對秋糧生產帶來不利影響。

近日,農業農村部對河南、安徽、山東、江蘇、湖北5省啟動農業防高溫干旱三級應急響應,并派出工作組赴河南、安徽等重點省份,指導抗旱灌溉保秋糧豐收。

部分受旱地區積極抗旱保豐收

為應對高溫干旱,受旱地區加緊秋糧田間管理,抗旱保豐收。

眼下,河南周口項城玉米正值生長關鍵期,近期的持續高溫,再加上有效降水不足,部分地塊玉米葉片出現卷曲。在鄭郭鎮,當地正在進行第二輪全面補水。7臺卷盤式自走噴灌機360度旋轉,實現精準覆蓋,200畝玉米田的滴灌帶也持續輸送水源。

河南中原糧倉項城倉負責人陳良才:我們這有400畝地用的是滴灌設施,剩下用的是卷盤式自走灌溉機,還有一些不好種的地方上的人工,每個地塊它都會喝上水。

目前,在安徽亳州,玉米、大豆等秋糧作物已經進入生長旺盛期。近期持續高溫少雨,部分地塊出現了“卡脖子旱情”。根據預報,未來一段時間當地也沒有有效降雨,因此抗旱補墑迫在眉睫。

當地農業農村部門及時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,組織農戶用好滴灌、微噴等水肥一體化設施,水肥并用,開展抗旱澆灌。

安徽亳州市譙城區農技推廣中心主任李運超:我們譙城區的玉米大都處于大喇叭口期,缺水會影響雄穗的抽出,花粉壞死,降低結實率,影響產量。因此,當前要及時地澆水。

安徽亳州市譙城區農技推廣中心高級農藝師李婧婧:抓住玉米大豆的關鍵時期,補水補肥,以奪取秋糧的豐收。

目前,山東6000多萬畝秋糧整體長勢良好,局部地區因高溫少雨,旱象露頭。

6月以來,威海降水較多年同期偏少13.9%,為有效緩解旱情,當地加大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,目前玉米水肥一體化應用面積較去年擴大了3倍多。

在專家指導下,種糧大戶張斌正對1000多畝秋糧進行科學灌溉。

山東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種糧大戶張斌:根據專家給的指導意見,地里的土壤水分低于65%就要及時灌溉,而且要少量多次補水施肥。我按照這個科學方法通過滴灌帶精準地進行灌溉。

目前,山東威海正發揮各類水利工程、農田灌溉設施作用,積極抗旱,已灌溉面積65萬畝次。

編輯:牛谷月
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“央廣網”客戶端。歡迎提供新聞線索,24小時報料熱線400-800-0088;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“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”線上投訴。版權聲明: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,未經授權不得轉載。轉載請聯系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。
長按二維碼
關注精彩內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