央廣網上海7月27日消息(記者 黃昂瑾)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展館里人潮涌動,“人”氣十足。作為當紅的“明星品類”,機器人不出意外地成為焦點之一。央廣財經記者在現場發現,參展的機器人越來越能干,甚至同一款機器人兼任多個崗位。

在智元機器人展臺,一款具身智能機器人相當忙碌,物流分揀、貨物搬運、零售打包乃至模擬冰壺比賽,它都能熟練勝任。在物流分揀場景,面對不同顏色、不同數量、形態不一的軟包裝貨品,具身機器人有條不紊地將貨品拿起、翻面、推至流水線的下一個環節。在零售打包區,具身機器人將白色的棒球帽輕輕拿起,放入紙袋內,再握住紙袋提手,拎至置物臺遞給“消費者”。而在冰壺比賽體驗區,根據比賽規則,冰壺觸達區域分值高者高獲勝,一番較量下來,記者“險勝”機器人。

完成這些看似簡單的動作,機器人究竟實現了哪些核心能力的提升?智元機器人合伙人兼具身業務部總裁姚卯青告訴央廣財經記者,基于具身智能大模型,通過海量訓練數據,讓具身智能機器人形成了自主執行能力,“這種能力是一種泛化的、可以通用的形式,而不是沿固定軌跡進行。”

“不論是人機冰壺大戰,還是物流分解,其實它背后都是有一個端到端的模型,這個模型不僅能讓機器人的手動起來,還能讓機器人通過實時的視覺輸入去做大腦的一些規劃,比如說要不要把這個包裹翻面、讓條碼朝上,以及在冰壺比賽的過程中,它如何通過更好的策略讓自己得分更高,同時讓對手盡量少得分。”姚卯青補充道。

除了流水線上干活,機器人與人的距離越來越近。記者在現場看到,銀河通用的輪式機器人從琳瑯滿目的貨架上選取商品;傅里葉展臺的認知康復機器人可代替人類康復師,引導認知訓練;非夕機器人一款七軸力控機械臂融入了中醫按摩手法,現場體驗者表示“力度不錯,很舒服”……

可以看到,近年來,從機械臂、機器狗到人形機器人,從“才藝”展示到生產線作業,再到貼身服務人類,產業各界在持續推進機器人運動控制能力提升、視覺語言動作模型(VLA)應用,以及強化數據訓練、優化算力部署的過程中,逐漸讓機器人越來越聰明、干活越來越熟練。

編輯:朱麗霓
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“央廣網”客戶端。歡迎提供新聞線索,24小時報料熱線400-800-0088;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“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”線上投訴。版權聲明: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,未經授權不得轉載。轉載請聯系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。
長按二維碼
關注精彩內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