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東城區板廠胡同12號的卓爾書店,藏在南鑼鼓巷主街東側的岔路里,書店的總店在湖北武漢,已經有十一年的歷史,2024年9月6日在北京胡同里開了第一家分店。“其實我們之前的選址不是這。”卓爾書店北京主理人王毅告訴記者,后經人推薦,胡同里有個空間還挺不錯,鬧中取靜,靠近南鑼鼓巷,人文底蘊很深。“我們很快就拍板將店址定在了這里,是這個地方選擇了我們。”
雖然在胡同里,但書店一點也不局促,300平米的使用面積,除了敞亮的書店,后面還有一個院子,一個茶室,別有洞天。店里有一個特色圖書角——“生命圖書館”,精心陳列著涉及老年心理、慢性病管理、臨終關懷等十余個學科的主題書籍。王毅告訴記者,剛走進胡同的時候,深切地感受到胡同里居住的老人特別多。“我們當時想,是不是可以為胡同里的老人提供更多的服務。”隨后,書店免費為胡同里的老人和居民提供閱讀的空間和場所,舉辦安寧主題或者是醫療主題的相關科普講座。“其實這始終與我們經營書店的理念相符,希望更多地提供人文關懷和社會價值。”
書店還根據老人需求專門采購書籍,王毅的手機里存著十幾位老人的訂書清單,“張阿姨想看養花指南,李大爺要找戰爭回憶錄,我都記著”。書店的公益之心更向外延伸至社區服務。為街道、鄰近單位提供書房代運營、書單選配及文化活動策劃等公益支持,協助策劃的重陽節“銀發讀書會”已惠及三百多位長者。
在這里,常住居民多于游客。讓王毅自豪的是,周圍的居民,無論是白領或大學生,只要來過一次店,基本上都會成為回頭客和常客。此外,胡同里的孩子們放學后還經常來店里寫作業、看書,喝飲品,等待家長來接,這里儼然已成為社區的文化棲息地。
作為一家“北上”的書店,卓爾書店也在積極創新傳播方式。記者注意到,院子里有一整面繪畫墻,王毅告訴記者,這是插畫藝術家根據作家巫昂創作的書信體小說《僅你可見》的文本所創作的插畫,“這是我們與這本書的出版社共創的活動,因為書是書信體,非常適合朗讀。我們挑選了其中的十封信,邀請了十位不同的作者和兩位藝術家,一位是音樂藝術家,一位是插畫藝術家,在店內做了一場文本朗讀會,音樂藝術家根據文本創作了原創音樂,插畫藝術家根據文本做了原創插畫。院子是舞臺,書店通向院子的窗戶全部打開,觀眾坐在書店里,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很小的劇場空間。活動反響很好。”
談到在北京開書店,王毅很感慨,南北方書店的經營環境差異很大,各個城市的讀者習慣完全不一樣。“北京讀者的專業要求更高,因為北京的文化資源很豐富,所以讀者可挑選的特別多,要求也高,對我們來說是一種挑戰。”王毅說,“但國內大部分出版社都集中在北京,所以我們選擇北京開店,希望能夠輻射到武漢和其它的分店,探索更多的可能。”
(中國經濟網記者 成琪 李冬陽)

關注精彩內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