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標題:

從改革開放窗口到通往世界的門戶

深圳物流:海陸空鐵鏈通世界暢通中外

海港舟楫云集,空港起降忙碌。2025年上半年,深圳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現代物流業良好答卷:港口集裝箱吞吐量突破1700萬標箱,機場貨郵量近百萬噸,中歐班列開行量同比增長近20%。數字背后,是深圳從改革開放“窗口”向全球資源配置“門戶”的躍升——海陸空鐵多式聯運網絡日益完善,跨境電商、國際班列、航空快線、組合港等新業態蓬勃發展,深圳正朝更具全球影響力的現代化國際物流樞紐奮勇邁進。

港口升級:從“全球老四”到“智慧樞紐”

日前,鹽田港東作業區建設取得重大進展。1號、2號泊位碼頭主體施工完成,泊位配套大型自動化裝卸設備已到位調試,作為國家“十四五”規劃和粵港澳大灣區重要基礎設施工程,碼頭計劃建設3個20萬噸級全自動化集裝箱泊位。

數據顯示,多年來,深圳港集裝箱吞吐量穩居全球第4位。今年1月至6月,深圳港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723.23萬標箱,同比增長10.8%,增速領跑全國主要港口。在深圳港鹽田港區每天有6班集裝箱開往美國,4條集裝箱線駛往歐洲。深圳跨境電商協會透露,深圳港的跨境電商快線,將智能家居產品直達美國洛杉磯,物流時效縮短至12天,成本降低15%。

深圳市交通運輸局介紹,深圳目前有270條外貿集裝箱班輪航線覆蓋全球6大洲12大航區,其中30條跨境電商海運快線成為新增長點。鹽田港區新增的南美、中東直航航線,使深圳成為華南跨境電商出口的“第一跳板”。

深圳強大的國際航運資源是內地貨物出口的重要通道。深圳正通過建設內陸港聚貨,通過海鐵聯運,暢通國際國內雙循環,加速打通“內陸-港口-海外”鏈條。平湖南國家物流樞紐通過“港口+鐵路”模式,將貨源腹地延伸至湖南、江西、重慶等中部省份。鹽田港火車站每天都有滿載內地貨物的火車直接駛入港口。

智慧與綠色雙驅動,這是深圳港口鮮明的特色。媽灣智慧港實現無人集卡全流程作業,上半年減排二氧化碳超萬噸;鹽田港區液化天然氣(LNG)加注服務吸引國際班輪停靠,今年上半年加了去年一年的總量,綠色競爭力凸顯。

機場貨運突破:國際貨運量占比首超50%

7月14日,全球最具規模的速遞運輸公司之一聯邦快遞宣布,進一步提升深圳地區出口服務, 為當地客戶提供更加高效、靈活的物流體驗,助力其把握全球貿易機遇。記者了解到,深圳一直是聯邦快遞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,是聯邦快遞在中國的六大國際口岸操作中心之一。近年來,聯邦快遞升級了深圳機場口岸操作中心,面積較之前擴大了48%,包裹和文件的分揀能力比之前提升了一倍,重貨處理能力提升了50%。不只是聯邦快遞,DHL、順豐等企業在機場北區擴建國際貨站,助力“深圳造”走向全球。

據介紹,在貨運航線網絡方面,上半年,深圳機場重點加密歐美、東南亞等主要貨運航線,新開通至邁阿密、德里、雅加達3條國際貨運航線,加密芝加哥、曼谷、迪拜等12個國際貨運航點,國際及地區貨運通航城市增至43個,全球貨運網絡覆蓋范圍進一步擴大。目前,深圳機場已與全球63個貨運航點建立穩定聯系,初步形成輻射全球的貨運航線網絡。同時,聚焦跨境電商運輸市場,引進了3家國際貨運航空公司,與希音等跨境電商頭部企業深化合作,為深圳企業“出海”提供了更便捷的空中通道。

國內業務方面,深圳機場創新推出“1+N”機場合作模式,相繼投入運營烏魯木齊、蘭州兩家異地貨站。此外,深圳機場還推出“空港臻鮮匯”特色農產品項目,上半年完成跨區域訂單近6000件。

深圳機場數據顯示,今年上半年其航空貨運逆勢增長:貨郵吞吐量98.3萬噸中,國際貨運占比首次超過50%,電子元器件、生物醫藥等高附加值貨物占比達70%。

中國(深圳)綜合開發研究院物流專家王國文博士指出,“深圳機場實行貨運高端化的戰略,填補了大灣區高端物流服務空白。”

鋼鐵駝隊“新絲路”上跑得歡

2025年上半年,中歐班列(深圳)開行87列,貨值3.48億美元,其中“跨里海”鐵海聯運班列成為標志性突破。今年1月26日開行的X8186次班列,經哈薩克斯坦跨越里海直達格魯吉亞,比傳統陸運節省8天時間,為華南企業開辟了中亞、高加索市場新通道。

中外運深圳國際物流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指出,中歐班列運輸的貨物中,新能源汽車零部件、光伏組件等“新三樣”占比超40%,深圳一批著名企業通過班列穩定了歐洲供應鏈。深圳一家科技公司負責人表示,“通過中歐班列,我們到匈牙利的運輸成本比空運低60%,客戶滿意度大幅提升。”

深圳的物流優勢并非孤立存在,而是通過多維度協同形成“乘數效應”: 深圳大洋物流是一家專注于中歐班列的民營企業,該公司以中歐班列為依托,以鐵路運輸為主,輔助空運、海運和卡車運輸等手段,為客戶提供端到端跨境多式聯運綜合物流服務。將深圳和國內其他地方的產品沿“一帶一路”輸送到亞歐各國,去年進出口貿易貨值就達400億元。

與時俱進,超前規劃是深圳物流業蓬勃發展的重要動力源。物流專家指出,深圳善于海陸空鐵協同賦能,創新打造立體化開放體系,其國際物流樞紐能級大幅提升。如大灣區“組合港”模式實現大灣區港口通關一體化;機場保稅物流中心與港口聯動,實現“空港直提”。

時光如梭!從1981年蛇口港在開山炮聲中投產,到如今的深圳海陸空鐵四維聯通,深圳正以“超級樞紐”“世界門戶”之姿重塑全球物流貿易新版圖。這里不僅是中外貨物的集散地,更是規則、標準、創新的策源地。(記者 易東)

編輯:榮冀晴
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“央廣網”客戶端。歡迎提供新聞線索,24小時報料熱線400-800-0088;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“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”線上投訴。版權聲明: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,未經授權不得轉載。轉載請聯系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。
長按二維碼
關注精彩內容